"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的心愿:造一座黄铜屋 主持人: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大家好,我是王凯。2005年,农历鸡年,这一年对那些做铜生意的人来讲,是心惊肉跳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铜的价格一下子从2万一吨,涨到了7万一吨,许多做铜期货生意的人都赔的血本无归,甚至有人还走上了绝路。可就在这时候,杭州却冒出一个人,要花几百万,高价买铜。
朱炳仁:铜价在涨,而且不断在涨,你怎么知道它不会(继续)涨上去,你只能不惜代价,该买就下决心买,已经无法考虑它会不会跌下来,会不会涨上去。
解说:这位朱炳仁,做出的这个举动,让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非常吃惊。
沈厂长:这么贵的铜还要搞下去,要么疯掉了。
朱妻子:跟疯子一样的,你说你把这么多的钱投入到这个无底洞里,还不止呢,还要投入进去呢。
解说:这个时候还要买铜,朱炳仁可真是逆水行舟啊,那他一下子买这么多铜是要干什么用呢?
朱炳仁:我们自己建它一个江南铜屋。
主持人:建一个江南铜屋?这铜屋是个什么样,我还真想象不出来。用铜建造的房屋,我知道的倒是有一个,那就是著名的昆明铜殿,它是清初的云南王吴三桂建的。这铜殿可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啊,一般人那可玩不起。那么,这位朱炳仁是什么来头啊?竟然也要建一个铜屋子?
解说:朱炳仁今年64岁,浙江绍兴“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朱府制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那时朱炳仁的太祖父在绍兴开了间铜器小作坊,开始也就是作些日常用品,慢慢的做起了装饰物品和铜制的工艺品,从此,朱家的铜雕技艺代代相传,享誉江南。到了朱炳仁这一代,“朱府铜艺”变成了一家有四百多名员工,结合了古老铜雕艺人的诚信原则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制铜企业,年产值也有几千万元。
朱炳仁:那么多年来,我感到(铜)确实既是吃饭的饭碗,又是一种艺术,所以我对它有特别的感情,
解说:朱炳仁在继承祖上铜雕技艺的基础上,还有了自己的发展,他在铜艺术领域拥有52项国家专利,他还参与了著名的:杭州灵隐铜殿、桂林铜塔、杭州雷峰塔的重修工程。铜殿、铜塔都建过了,朱炳仁决定自己建座铜屋。
朱炳仁:我打算倾其所能,倾其所有来把这个铜屋建好,把它作为一个瑰宝,留给后代,留给历史,应该说这个铜屋呢,在国内是唯一的,可能在世界上也不一定会有
主持人:你听听,朱炳仁想建的这座铜屋要完全按照江南民居的外形建造(插入拍摄的普通泥瓦建造的江南民居画面一段),甚至连一砖一瓦都要用手工打造的铜砖铜瓦,而且还要以这座铜屋为中心,建一个铜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所有的装饰,什么桌椅板凳、屏风摆设,也都要用铜手工打造而成。而这个理想中的铜博物馆总占地面积将接近2000平米。有五个篮球场那么大。
儿子:我觉得他太理想状态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说几百吨的铜,一百多个人要做一年多,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解说:朱炳仁的这个设想,儿子觉得不现实,想想也是,这个博物馆还计划有五期工程,预计需要几百吨的铜,光买铜就要花好几千万元。这可是个大工程啊,而且铜价那么高,朱炳仁在这种时候要拿那么多钱来建个铜博物馆,难道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朱炳仁:人生有限,真的有限,我现在已经63岁了,有多少精力的能够投入,有多少时间能够投入,怎么办哪。
解说:其实建这个铜博物馆是朱炳仁心中埋藏了几十年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要实现这个愿望的心情,越来越急迫。而且父亲将朱府铜艺的衣钵传给他时,也对他给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将朱府铜艺发扬光大。
朱炳仁:我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在病床上就是惦记我,但是我当时在香港,我也知道他病很重,但是因为香港有一个很好一个作品,要叫我设计一个标志性的雕塑,那么我就在香港,他在病中就在呼唤我,就在他临终的时候,我还是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