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中华老字号是否需要洋店名?

时间:2010-02-02 15:30 北京文化网 点击:我要评论

老字号的竞争优势恰恰就是其极具中国特色文化的品牌价值。

    包括全聚德、同仁堂在内的北京老字号公开在全球海选洋店名。支持者认为,合适的洋店名,能够帮助老字号们克服国际化道路上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反对者表示,在国外,老字号的竞争优势恰恰就是其极具中国特色文化的品牌价值。

    其实,洋店名起好了,确实能够起到品牌推广的正面作用,完全不至于丢失“其极具中国特色文化的品牌价值”。联想、海尔的做法都验证了这一点。麦当劳到了中国要是非McDonald's不叫,估计不少人念着费劲、望而却步。

    不过,不少老字号现在生存都出现问题了,哪里还能向国际化道路迈得动腿!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登记在册的200多家京城老字号,生意兴隆、效益好的约占20%;效益一般、经营平稳的占30%;经营困难、效益差的占40%;难以为继、濒临破产的占10%。

    人们对一些老字号不太待见的原因很多,商品质量下降、品种单一、管理滞后、服务质量差是较常见的“通病”。曾经带外地朋友去某老字号吃馄饨,一次性塑料勺拉嘴,喝口汤满嘴味精味,拌凉菜看着也非常可疑,中年女服务员闲坐大堂家长里短,对顾客的要求充耳不闻。这样的所谓老字号,不先从内部入手,祛邪扶正、自立自强,那块中文的老字号招牌也只能是一块耻辱的烙印。就是把各国文字的洋店名各起一个,恐怕后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老字号也有经营得非常成功的,比如同仁堂、全聚德。其实,老字号们应该自己组织起来,负责人定期聚会交流经验,把各行各业的特长进行“勾兑”,互帮互助,最后产生强强联合的效果。比如,全聚德里能不能做老字号绸缎庄、老字号药店、老字号文具店的史实展览?帮其他“兄弟”打了名气,自己也增添了传统文化气息。帮人就等于帮自己。

     所以,现在老字号们最需要的不是洋店名,而是强身健体,为老字号正名,然后互助互利。让几位先天壮后天强的兄弟起了洋名先去国际上闯荡,赚了好名誉,再大家一起赚外汇去。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江城老字号糕店开始进军大型超市谋发展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