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老字号保护发展新思路:制作技艺申报非遗

时间:2010-06-02 11:47 嘉兴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在最新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嘉兴端午习俗、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嘉兴灶头画等6个项目榜上有名。作为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芳斋还是嘉兴首例。

在最新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嘉兴端午习俗、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嘉兴灶头画等6个项目榜上有名。作为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芳斋还是嘉兴首例。

千载饮食文化之脉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是嘉兴端午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与嘉兴端午习俗一起入选国遗公示名录,对于提高嘉兴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都是一大亮点。”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陈双虎认为。

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其雏形可以追溯至1万多年前,夏商周时最早的粽子——“角黍”应运而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粽子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点心文化中突出的一支。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在7000年稻作文化和吴越文化的熏陶下,粽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粽子不单单是一种食品,更寄托着深厚的情感。能够将这种传统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一代代传承下去,是五芳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五芳斋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百年技艺传承之路

“五芳斋”意为“五谷芳馨”,1921年兰溪人张锦泉在嘉兴城区张家弄口开了首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并凭借精湛的制作技艺逐渐驰名江南,被誉为“粽子大王”。在张锦泉的“荣记五芳斋”最红火的时候,张家弄口有三家“五芳斋”粽子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1956年公私合营,三家“五芳斋”连同另一家“香味斋”合并起来,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成为而今家喻户晓的嘉兴五芳斋。从民国初年的小小粽子铺,到如今的粽子行业龙头企业,五芳斋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从未放弃对传统的坚守与保护,五芳斋的祖传秘方一直延续至今,并形成了“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的独特口味。

“能够把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那么这门传统手艺就不会消失。”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姚九华对此非常欣慰。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之道

多年来,五芳斋一直积极致力于探寻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大生产的平衡之道。

一方面,五芳斋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特别组建了粽艺师队伍表演裹粽绝技,投入数百万元建设粽子精品展览区、表演区、粽艺文化长廊等,展示粽子文化的迷人魅力;由五芳斋发起并承办了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鼎力支持嘉兴举办端午文化活动等,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传统粽子文化。

另一方面,五芳斋加快了粽子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进程,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老字号并非是一成不变,机械化并非是丢掉传统,配方是不能变的、流程是不能变的、诚信是不能变的,所以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老字号品牌文化和传统技艺完美结合并使之生生不息。”五芳斋相关负责人认为。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