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往事
中华门西五华里秦淮河正以打造“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为引领加紧建设。其实,早在600多年前,秦淮河两岸就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地。明人所绘的《南都繁会图》,追溯了明代南京商业的繁荣,聚宝门东西两侧、三山街一带,店铺鳞次栉比,百货纷陈,人烟稠密,仅画中就出现了109家店铺招幌,以及牵牛赶车、聚卖羊只牲口的商贩,无一不印证着秦淮老街市商贸的繁盛。
让我们沿着秦淮河两岸的老街市,去寻找历史踪迹,感受古都南京浓郁的商贸文化气息……
沿西五华里秦淮河北行,出糖坊桥、长乐街,穿过新桥,就进入牛市。据《建康实录》载,南临秦淮有新桥,本名万岁桥,后改饮虹桥。《南京市地名录》曰:“南起新桥,北至上浮桥,相传此巷靠近牛市场,故名。”
牛市原本因买卖牛得名,主要买卖耕牛、菜牛和拉牛车之牛。明代开国元勋、如常遇春、胡大海、郑和等,故而高官重臣对牛肉的嗜好,也推动了牛市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牛美食,比如酱牛脯、爆牛肚、熏牛肉、卤牛蹄筋、牛肉锅贴、牛巴、牛鞭等。到了明末清初,牛市逐渐变成了一条商业街,甚至是名牌商品一条街。
南京地方志专家王涌坚曾著文介绍牛市的盛况,称,如果择其一段店面,即可看到牛市的名牌商品,有“古子敬香皂、香粉”“吴玉峰膏药”“耿氏香糕”“汪天然包头”“杨君达海味”“仰氏纸扇”“伍少西毡货”等。而且名品名店多有邀请名家为其题匾。用现代话说,产生了较大的“名人效应”。
牛市还有一幢清代古建筑(牛市64号)可谓“牛气冲天”,这里曾作为江苏卫视电视连续剧《秦淮人家》的取景地。前后六进,横跨牛市和颜料坊两条街巷,被誉为“可以和世界文化遗产安徽宏村媲美的古建筑”。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牛市64号也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十分遗憾。
牛市:牛市有一幢清代古建筑(牛市64号)可谓“牛气冲天”,前后六进,横跨牛市和颜料坊两条街巷,被誉为“可以和世界文化遗产安徽宏村媲美的古建筑”
C
说到无字碑,人们首先会想到立于乾陵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在人们的印象中那当是中国第一块无字碑。可实际上金陵也曾有两块无字碑,其中的一块还早于武则天的年代,只是实物不存,人们对此已经颇为淡然了。
明朝人顾起元所著的《客座赘语》记载:梅岗(当指今天的梅花山。《南史》记载东晋时的王公贵人,死后大多安葬在梅岭,指的也应是今天的梅花山),晋太傅谢安石墓碑,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从时间上推算大约要比武则天的无字碑早300年。在谢安的墓碑上有这样的前记:以安功德,难以称述,故立白碑。这是说谢安的功德难以表述,所以就立了这无字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