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白山安氏技法传承400年 雕刻技艺入选“非遗”(2)

时间:2012-05-14 09:50 城市晚报 点击:我要评论

受父亲熏陶 6岁时开始偷艺 白山市安氏雕刻技艺,是以安氏第19世传承人安郁民、安郁维兄弟继家传木雕、石雕、制陶工艺基础上,创造并形成的独特民间

受父亲熏陶 6岁时开始“偷艺”

白山市安氏雕刻技艺,是以安氏第19世传承人安郁民、安郁维兄弟继家传木雕、石雕、制陶工艺基础上,创造并形成的独特民间手工工艺技术。主要以木、石雕制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人物事象为主要内容,并把生活中的各种民俗事象和仪式都能以雕刻形式表述出来。

多年来,他们的作品风格,一方面展现并发掘齐鲁文化精髓,追求传统、纯朴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又创作出表现东北特色长白山文化内涵的木浮雕,如《满族兴祥图》、《东北风情图》,石雕制砚工艺《安郁民松花砚谱》,制陶工艺《白山安陶》等作品。都得到国家、省级专家和同行的肯定和认可。

现年42岁的安郁民目前居住在白山市浑江区河口社区,儿时的喜好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在我6岁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和雕刻,受父亲的熏陶开始了学习祖传的雕刻技艺。”昨日,安郁民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成长历程。上世纪60年代,安郁民的父亲为了谋生,从事木匠职业,但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将家传“手艺”放下,坚持利用空余时间做着雕刻。6岁的安郁民也在父亲的熏陶下喜欢上了雕刻,并在父亲身边偷偷学艺。父亲得知后非常高兴,并将家传“手艺”教给了他。

传承发展 雕刻技艺列入省级“非遗”

“在我1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而他留下的‘手艺’我却一直坚持做着。”为了谋生,16岁的安郁民靠给别人打零工维持生计,在闲暇时仍会坚持家传“手艺”的创作。22岁那年,他在好友庞景明的建议与支持下,参加了白山市第二中学的考前辅导班学习,并顺利考进当年的四平师范学院。第一学期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第二学期创办了个人画廊。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在自习室做画到很晚,为此给自习室打更的大爷添了不少麻烦,最后他把我带到他家中为我提供作画场地!”由于他的努力与成绩的优秀,导师及校方领导多次建议他留校做辅导员,但为了将家传技艺发扬光大,他拒绝了校方的提议。

当年的师范学院并没有雕刻与泥塑专业,在毕业后由导师介绍,安郁民只身一人赴沈阳鲁美学院学习雕刻与泥塑专业。“当时‘鲁美’并不收吉林省的学生,地域限制特别强。我当时能入‘鲁美’那是特例。”安郁民完成学业回到白山时已经25岁了,本着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他将传承技艺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并进行深入创作。

“安氏雕刻技艺主要是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实地考察,将生活感受进行创意模型设计制作,制成木雕、黑陶等工艺,这种工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原色美感和古朴的历史风貌。”安郁民说,他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得到评价和肯定。目前,白山市安氏雕刻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而他本人则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