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南宁首部非遗典籍月底面世

时间:2011-04-13 10:51 南宁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赵岚表示,《图典》得以面世完全是建立在南宁多年致力于非遗的普查、调研和保护工作,从而构建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的基础上。

南宁,在走过169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积淀了许多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才让这座城市有了特定的文化标识和个性特征。为全力保护南宁的文化生态,一部充分展示和推荐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丽面貌的典籍——《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2006—2010)》(以下简称《图典》)将于4月底面世。《图典》将是南宁市第一部完整系统地介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对于喜爱南宁生态文化的广大读者而言,它极具文献收藏、学术参考和鉴赏价值。记者昨日采访了《图典》的主要筹备者之一、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赵岚。

非遗阶段性成果展示

“《图典》是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6年以来,特别是四级(国家、自治区、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立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全面呈现,可谓是南宁市非遗精华的大汇聚。”赵岚认为,《图典》的编纂出版对推动南宁市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及南宁市打造历史名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赵岚介绍,从2005年起,南宁对“非物遗产”实施全面保护和重点抢救,从而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全市已经建立非遗保护机制,有近百个项目列入县级保护名录,53个项目列入市级保护名录,4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保护名录,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并分别建立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

为充分展示南宁非遗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南宁市有关部门在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编纂了《图典》,该书以20余万文字、600余幅图片,全面、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作八大类53个项目,包括非遗的地理分布、历史渊源、基本内容、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传承发展以及濒危状况。其中,《图典》中的八大类非遗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艺和民俗。

非遗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赵岚表示,《图典》得以面世完全是建立在南宁多年致力于非遗的普查、调研和保护工作,从而构建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的基础上。

“2006年起,南宁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查非遗的家底,力求将所有有价值的非遗挖掘出来,该保护的保护,该抢救的抢救。直至2009年5月,全市共收集非遗资源线索12446条,其中采录了大量的文字、录音、录像等宝贵资料,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登记和整理归档,最终形成了766.5多万字23卷的普查成果文字资料,内容广泛,涉及了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戏曲、民间信仰、民俗、人生礼俗、游艺及传统体育竞技等16个门类。这些普查成果给后来编撰《图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南宁市多年来为构建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赵岚对此深有体会。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