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普通的纸,经过民间艺人巧手制作,就成为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或五彩绚丽的工艺品。记者近日了解到
民间掐褶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民间艺术之一。4月2日,记者从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沈城李雪民间掐褶纸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独具特色,这种民间技艺目前已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技艺起源于清末
李雪民间掐褶纸技艺,是在继承辽南掐褶纸技艺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传到李雪已是第四代传人了。据李雪介绍,关于太爷爷做掐褶纸艺,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当年,家乡牛庄(营)兴起了义和团"红灯照"运动,为了在端午节起事时不伤害"红灯照"的家属和乡民,让他们在自家门口挂上红绿纸做成的纸葫芦做标记。后来义和团遭到镇压,太爷爷救起一位在野外奄奄一息的女子。这位女子在太爷爷家养病期间,教会了太爷爷做纸葫芦、纸桃、扎灯笼的手艺。后来,太爷爷就把这一手艺当成了营生,做起了掐褶纸葫芦、纸桃的小生意。”
牛庄在明、清时,都是商业重镇。清初至民国时期,牛庄更是一派繁荣景象,各种民间文化在牛庄汇集,并辐射到周边各地。李家的“纸葫芦”、“纸桃”等民俗工艺也流传开来。
最窄的褶只有几毫米
李家掐褶纸技艺的独特之处就是把一张张普通的纸掐褶后,再制成各种工艺品。李雪掐褶纸艺的操作,主要有六道工序,即选料、裁纸、做褶、做形、粘球、组装。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其中,最难的就是做褶和做形。往往做一串葡萄,一个褶一个褶地掐,最窄的褶只有几毫米,而且均匀细腻,一整天都做不完。
李雪从小就跟长辈们学习掐纸技艺,我国悠久的民间纸艺也为她的掐纸爱好提供了大量素材。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李雪到国外留学,选择了与掐纸相关的广告设计专业。李雪不仅创新了老手艺,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列作品,如农产品、端午节、灯笼、荷灯、花卉、动植物系列等。尤其是她掐制成的“花生、辣椒、玉米”等纸艺作品,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令人拍手叫绝。
将技艺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李雪的掐褶纸艺,展示了中华民间掐褶纸艺特有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仅她的“纸葫芦”作品,就有大葫芦、中葫芦、小葫芦、压压葫芦、笠拴葫芦等十多种。颜色有大红、深粉、中粉、肉粉、浅粉、深黄、浅黄等,五颜六色,艳丽多彩。李雪的掐褶纸艺还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融合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