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民俗记载:满族兴盛得于天赐,故有敬天祭祖之传统,其“白煮肉”乃祭祀上品,称之“神食”。神食之谓“吃供”显灵、庇护、民食之谓“吃神余”许愿、祈祷;后演绎为皇族贵戚、平民百姓逢年过节、喜寿佳宴不可缺少之美食。听老人们讲,慈禧太后对白肉血肠情有独钟,命御膳房常做此美食,御厨那俊卿将宫中“白煮、烧碟”之法传人吉林,使“糊白肉,清血肠”成为完整的民族菜系,在吉林流传百年。
&nbs【详细】
据史料,民俗记载:满族兴盛得于天赐,故有敬天祭祖之传统,其“白煮肉”乃祭祀上品,称之“神食”。神食之谓“吃供”显灵、庇护、民食之谓“吃神余”许愿、祈祷;后演绎为皇族贵戚、平民百姓逢年过节、喜寿佳宴不可缺少之美食。听老人们讲,慈禧太后对白肉血肠情有独钟,命御膳房常做此美食,御厨那俊卿将宫中“白煮、烧碟”之法传人吉林,使“糊白肉,清血肠”成为完整的民族菜系,在吉林流传百年。
光绪年间,一位叫白树立的人创办一家专营“糊白肉,清血肠”的酒馆,为体现宫中厨艺,迎合时政取悦太后,取名“太顺园”,这就是太盛园老白肉馆的前身。
到了民国时期,因扩大经营,迁址于河南街碳市胡同,更名“太盛园”寓意为“太平、永久、兴盛”。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太盛园老白肉馆,吉林的老字号。
太盛园,不仅能让你品味上好的吉林特色,同时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更多的昭示了人们对往昔的追忆。
几经变迁终成名店。
王明银是太盛园老白肉馆的第二代传人,是当年西哈努克亲王在吉林市的四位主厨之一。
对于商家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店铺的移址,以老字号商铺尤甚,因为这样不仅流失客源,还会影响老字号的地位。在谈及太盛园的变迁,王明银说:“有时候是不得以的”。
从1959年到1964年,太盛园经历了最长一次的停业。由于当时物资短缺又遇上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普通百姓家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就更别说吃肉了。而老白肉由于做工极其考究,在筛选和烹饪时势必浪费一些肉,在当时非常奢侈。不得已,太盛园停业了,一停就是五年。
1964年老白肉馆重新开业,2年后,“破四旧”时将老白肉的金字招牌强行取下并砸坏,更名为勤俭饭店。河南街的老住户76岁宁大爷是这一幕的见证者。他说:“改为勤俭饭店的时候,就觉得刚刚回复的老白肉馆又要没了,担心以后再也都吃不到正宗的血肠了。”
太盛园老白肉馆曾陆续接待过国内外领导、西哈努克亲王,李鹏总理等国内外来宾。
1983年,太盛园于河南街中段重建。2004年,经恩师首肯,王明银先生的关门弟子鲁骞远先生为弘扬满族传统美食在繁华的北京路中段扩建太盛园老白肉馆,传承百年封号,继承传统手工艺技术。总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三层,适合中、高、低档不同的 消费群体,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就餐。太盛园的装潢极具中国传统特色,中式的屏风、中式的椅子、中式的壁画、就连顶棚的彩灯也被 穿上了中式的外衣,整个气氛古色古香。
2008年5月3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盛园老白肉馆的“太盛园白肉血肠”被正式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