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北京人过日子心里都很堵得慌,人人都憋了一口气。这是为什么呢?你想,今天签个《北京条约》,明天签个《马关条约》,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天天让人欺侮,这心里怎么能顺畅呢?所以人人心头一把火,脑门子一块砖,却想变着法把这口气散出去。
话说有一天,一大堆人在前门外的一个小饭馆吃饭。吃着吃着,不知因为什么,这些人就打起来了,很快打成一锅粥。大家知道,在饭馆里打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逮着什么抄什么,锅碗瓢盆,凳子椅子全成了打架用的武器。不一会,架打完了,气也散出来了,这些人就一哄而散。掌柜的和伙计一看全哭了,好好的一个饭馆全砸了,饭钱不但没收着,而且锅碗瓢盆全碎了,桌椅板凳也都砸坏了。没办法,收拾吧。就在掌柜的和伙计收拾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几个桌椅板凳完好无损。掌柜的赶紧把这几个完好的桌椅板凳拿过来一看,发现这些家具的腿上都印有一个标志,也就是现在讲的商标,上面刻着“龙顺成”三个字。
很快,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京城。一来二去,北京人就给“龙顺成”制作的家具起了个外号叫“百年牢”。也就是说它制作的家具一百年都坏不了。
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龙顺成”的恐怕不多了。那么,龙顺成还在吗?还在,就在永外沙子口。我们今天就说说百年老字号龙顺成吧!
“龙顺成”的故事
百年风云龙顺成
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厂长寇颖跃: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皇城,当时在宫内都没有专门制造宫廷家具的机构。明代叫“御用监”,清代称“造办处”。龙顺成作为“京作”硬木家具的擎大旗者,它的制作技艺诞生于北京皇城,形成于明清时期,与“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有家具中心的“官窑”之称。
据记载,清末民初在北京城东南角,崇文区的龙须沟、金鱼池一带,地势偏僻,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地。住房简陋,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附近的晓市大街又称东晓市,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夜市,也称“鬼市”。在晓市附近有一座供奉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的庙宇,香火甚旺,人称为“鲁班馆”。在馆的周围几条胡同里,有大大小小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集中了北京大批木匠师傅。其中有许多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这些工匠中有许多是清造办处活计减少后流散于民间的工匠师傅。他们能承做各式各样的“京作”硬木家具,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家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在流于民间的众多宫廷工匠中,有一个王姓木匠,约在清同治初年(1862年),在大街路南,同兴和硬木桌椅铺东边,鲁班馆附近,开办了一个小木器厂,专门制作桌椅柜箱等家具。到了清光绪初年,为了取得社会的承认,在同行中站住脚,王掌柜就把自己的小作坊取名为“龙顺”。希望龙行天下,一切顺顺当当。这样,一直干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后来为了扩大营业,经人介绍与吴姓、傅姓两家合股,前店后厂,买卖也越做越好,规模也扩大了,于是易名为“龙顺成桌椅铺”。自产自销,生产的产品都使用榆木料,擦油漆,称为“榆木擦漆”。龙顺成制作工艺很讲究,精细,造型美观大方,坚固耐用,有“年漆月油”之说。油漆光亮,经久不褪,其榆木擦漆产品为枣红色,防潮湿,不怕热水烫,越使越亮越好看,百年来,深得用户称赞,信誉极好。老北京人称:龙顺成的桌椅——百年牢。这成了一句歇后语。
从清末一直到民国时期,整个龙顺成制作的家具在北京都是响当当的,很多人以拥有龙顺成制作的硬木家具为自豪。龙顺成制作硬木家具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在家具的腿部不显眼处打上龙顺成三个字,这在无形中既证明了龙顺成硬木家具的质量,也表明龙顺成的一种自信。
从清末到1945年抗战胜利,龙顺成的榆木擦漆桌椅风行数十年,为这一时期的名产品。1956年,龙顺成参加了公私合营,同“兴隆桌椅铺”、“同兴和硬木家具店”、“义盛桌椅铺”、“六丰成桌椅铺”、“宋福禄木厂”等大小35家并了厂,取名为“龙顺成木器厂”。
名义上虽然合营并厂了,但生产和门市销售还是分散的。到了1963年,为发展硬木家具生产,龙顺成迁往永定门外大街路东,一处宽阔地带。这样,“龙顺成”分散在各处的车间都可集中在一起了。
1966年,“龙顺成木器厂”改名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当时,龙顺成有约50位“京作”硬木行里传承下来的行家里手,这就使龙顺成的京作硬木家具生产有了正宗的制作工艺和现成的教材。
六七十年代,北京硬木家具厂为外贸工艺品公司来料加工制作了大批“京作”硬木家具产品,特别是“三线绣墩”、“如意绣墩”、“五腿花台”等产品,出口到北欧、东南亚、美国、古巴等国,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84年它与“中式家具厂”合并,改名为“北京市中式家具厂”。1987年注册了“龙顺成”商标。每年春秋两季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产品远销北欧、东南亚等国,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1993年又恢复老字号龙顺成,改名为“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现为金隅集团下属企业)。
从王木匠于清同治初年开办“龙顺”作坊,老字号“龙顺成”历经四代,第三代传承人李永芳,15岁即独自来京在“义盛福记”学徒,学习硬木家具制作。先后从事木工、雕刻、烫蜡和设计。在硬木家具制作行里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练就一手高超的木工、雕刻和烫蜡技艺。60年代,李永芳精心设计制作的紫檀圈椅,庄重典雅,精工细作的手法,独特的烫蜡技艺,赢得众多厂家青睐,纷纷以拥有李永芳制作的圈椅为自豪。目前,市场上多个厂家制作的此类圈椅均以此为样品来模仿制作紫檀圈椅。李永芳经常出入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把大量生动的家具造型、榫卯结构的运用记在脑子里,日积月累开阔家具制作思路。他先后主持并参与制作或仿制了中南海紫光阁大屏风、北京饭店合欢木大屏风、民族饭店小餐厅家具等。他收的徒弟个个都很精明,虚心学习师傅所长,其中一个徒弟叫田燕波,是第三代传承人李永芳的得意弟子。他从事硬木家具制作也有30年了。他对师傅李永芳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长期刻苦的钻研,成为龙顺成硬木家具制作的佼佼者,是第四代传承人的代表。他主持并参与设计制作(仿制)了贵宾楼饭店客房家具、北京香山公园勤政殿仿制清代朝服雕龙柜、颐和园延赏斋仿制清代九屏风等,深得专家好评。
残损明清家具的发现和修复
龙顺成古旧家具修复中心主任种桂友:我是一个在硬木家具行业中从业40年、对古旧家具修复具有一定经验的老艺人。2007年,龙顺成古旧家具修复中心启动,我担任负责人。我们通过对龙顺成丰富的库存古旧家具残损部件的精心整理,仔细研究残损部件的结构特点,对整理出来准备进行修复的残损部件,根据它原有的结构方法进行延伸设计,绘制复原制作图纸。同时,对每一件修复的古旧家具的每一个步骤及过程,均以照片及文字说明的形式进行跟踪记录,这也使得每一件修复完成的古旧家具有了一个从残损部件到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家具成员全过程的记录,为古旧家具修复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去年,修复中心共计修复古旧家具41件,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值初步估价在200万元以上。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一是清黄花梨春椅的复原。在一次清理旧部件库时,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件捆绑在一起的残损椅子部件。凭着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我毫不犹预地断定这肯定是一件不凡之物,说不定在它身上还保留有某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进行确认部件材质、名称、分析它的结构特点时,几个参与分析的老艺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它所使用的材料是黄花梨。这样就基本上可以确认这件家具的年代为清代中期以前的历史身份。但是,在确认该件家具的名称时,却出现不同的意见分歧。有人说它是一把躺椅,有人说它是一把普通的椅子。我经过反复揣摸,根据家具存在着上下两层扶手,下边的腿凳可以伸缩、收放的特点,大胆提出这是男女性交用的“春椅”。根据它的用料、做工及结构特点大体可以推断为,它是清代中期以前皇族或极富有的达官显贵们闲暇作乐的一件卧具。在它身上也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皇族或达官显贵们极为特殊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这件家具,也体现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构思与极为精湛的制作工艺。
为了对此家具复原,我查找资料,分析残存部位的节点、结构并按1:1的规格绘图,又反复对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几经修订后,按复原方案进行精心选料、制作,在修复过程中,大家献计献策,为了不浪费一丝一毫的珍贵木料,只有在确认率达100%时,才动手进行加工。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制作,一件基本上与原物无差的精美古旧家具恢复了原貌。后来,故宫博物院的胡德生先生在旧家具修复车间见到此件家具时说:它应该叫做春椅。从整体造型看,它的总体恢复是成功的,与原物基本一致。胡先生对此修复工作表示祝贺。
第二个故事是明前期铁梨书案的发现。也是在整理古旧家具部件库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线条造型非常奇异的铁简要大腿,大腿用料极为厚重,做工特别古朴,总体呈现古代书法中“龙”字的造型。但是从其整体的雕刻技巧来看非常质朴,产品结构完全采用古代建筑结构的方式方法。我当时就想起我师傅曾经讲过:一般的铁梨木大料制作的家具年代比较久远,大约在明代中期以前。而这件家具残件上根本没有体现出明式家具的精巧与考究,反而更多地体现出笨拙与古朴。因而在反复分析研究、查找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断定一定是一件历史非常悠久、大概可以推断为明代前期或元代的家具,必须下大力量进行恢复的一件珍品家具。于是,我绘制出“铁梨龙型腿大书案”的复原修复示意图及修复方案。现在我们正组织人选配材料,力争在今年底完成这一历史珍品家具的复原工作,为龙顺成典藏古典家具增加一件绝世珍品。
同兴和硬木家具店发家的传说
龙顺成中式家具厂修复车间工人刘更生:我叫刘更生,是修复车间的工人。我父亲刘宝琴曾是龙顺成的老人,我是接他的班来到龙顺成的。听我父亲讲,1956年,龙顺成参加了公私合营和35家木器厂合并,取名叫“龙顺成木器厂”。这35家之一的“同兴和硬木家具店”就在金鱼池后边的西晓市,西晓市也叫鬼市,据说最先到晓市卖东西的都是破落子弟,他们靠的是天恩祖德,耀富逞威,终日锦衣玉食,无所事事。一旦家道中落,仍然游手好闲,照旧挥霍,只有靠卖古玩度日,坐吃山空。还有的染上毒瘾,穷得没有隔夜粮,又死要面子,卖东西不愿意让人看见,就趁着天黑,胳肢窝夹了两卷画到晓市去卖。尤其是大清灭亡,靠山已倒,前朝贵戚,王府第宅,一朝沦为平民,谋生无术,只有变卖家产,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古董,然后是硬木家具。
话说有一位生得又白又胖的家道中落的清末遗少,这天从胡同里叫来一个“打鼓”的。这打鼓的是“同兴和”的人。他进了遗少的大门,发现这里是一处很讲究的四合院,门口有个大影壁,院中放着二个黄花梨木躺柜。只见大柜木质坚硬、铜活儿完整,柜盖下面都挂着长方大铜锁。遗少说这两柜子盘子碗儿你拿走。打鼓的说,您把柜子打开看看。遗少说都是料盆料碗有什么好看的?打鼓的说不看怎么买?遗少说:“老爷子去世了,钥匙也找不着了,这两柜子里肯定是破盘子烂碗。你听这声音!”说完抄起柜的一角,里面还真传出瓷器相碰的声音。打鼓的心说这家伙真是败家子,这种人好蒙。就说那你这些破烂玩意要多少钱?遗少说你看看约吧。结果20块大洋成交,合着是一个柜10块大洋。
打鼓的从街上叫来一驾马车,和车把式一起把两个大柜抬上车。然后车把式把大青马赶得一溜小跑,直奔了“同兴和”。
下面的情节叫所有人目瞪口呆:当同兴和从街上叫来一位修锁的老艺人,捅开那把大铜锁,待老艺人走了之后,掀开柜盖一看,哇噻!两柜里全面金晃晃白花花的硬通货!都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可偏偏这个大馅饼不偏不歪正好掉在同兴和的嘴里。同兴和掌柜的激动得两眼发直,两手瑟瑟发抖,这可真是老天爷叫你发财,你不发都不成!
从此“同兴和”算是发了,又装修又扩点儿,生意那叫一个火。再说那位遗少恐怕至死都不会知道,他祖上给他留的这笔财产叫他轻而易举地送给了“同兴和”,他祖上若是泉下有知,不知怎么骂他这个败家子呢!
京作家具中的京味美
龙顺成中式家具厂总工燕波:所谓“京作”主要指北京地区生产的以宫廷用器为代表的家具,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北京人制作的家具”。清代的“京作”家具是因皇室、贵族起居的特殊要求而制作,透着体态豪华、凝重宽大、雍容华贵和威严,因此深受京城人家的追捧。按老话,这叫“玩的是份儿”。但实际上,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中式家具的原因还在于其中的“京味文化”和蕴含的美学鉴赏。
首先是木质活性美。“京作”家具的首选材料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紫檀和黄花梨,这些经过恰当干燥处理后的木材,仍会随气候变化产生微小缩涨,这叫木性。古人顺应其特性,将木头视为活物,特别是制作家具使用硬木时,精心研究利用其木质活性美,像对待有性格有脾气的人一样,在家具结构设计上给予释放和缓冲的空间。其次是造型古典美,传统家具每件都是经典之作。明清家具的造型与硬木的纹理、质地相配恰到好处,和谐委婉,具有高雅的格调。几百年来一直为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士所喜爱。试想,如果一个居室内摆着一套“京作”家具,再在一个角落里摆上一架古筝,这居室主人的品位修养和精神境界便彰显其中了。第三是结构自然美。京作家具很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涨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有些传世家具,虽已遍体鳞伤,腿子磨短了,仍不松不散,这得益于地道的榫卯结构。第四是技艺人文美,珍贵的硬木家具最好是手工制作,使其富有人文美——即人性味。然而一张相同的家具样式图样交给不同的工匠能做出不同的“美学味儿”来,每件家具都是制作者技艺、人品、素养甚至脾气、性格的真实反映。虽然掌握了木工基础的人都是称匠,但做硬木细木工的工匠与一般的木匠是不同的工种,在细木工中能全面掌握硬木家具制作技法并有悟性的人更是难得。近年来,在激烈纷乱的市场竞争中,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也和其它传统企业一样,陷入了危机。一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相继退休,岁数小的也已过半百了,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寥寥无几。二是年轻一代几乎没人愿意从事这门收入微薄的手艺。三是做饭硬木家具是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同时也是对操作人员要求很高的工作,在制作当中,很多东西都是靠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而传承下来的,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硬木家具的制作就会后继无人,如果老一代人一旦故去,青黄不接,某些技艺失传后很难恢复。可以说,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工艺已是到了需要保护抢救的地步。如果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不出十年,真正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人才将无处寻觅、无有后继者了。
使膘要有夺木之功
龙顺成中式家具修复中心主任种桂友:也许你听说过龙顺成“百年牢”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龙顺成家具的质量好。所谓质量好,是说鱼膘熬得火侯好,用的时机对。榫卯作好之后,刷上鱼膘胶,干了之后用斧子打,如果榫卯脱离了,说明没粘住。可如果榫卯不但没脱离,还把眼四周的木头给扯下一块来,说明鱼膘使得好。我学徒的时候,师傅从来不说你要重视质量这种说教的话,而是亲自作示范,找两块木板拼严了使膘,干了之后不是摔就是砸,如果顺着使膘的地方裂开了,说明没粘牢,如果顺着木纹斜着扯开了,说明膘使好了,使对了,师傅管这种现象叫“夺木之功”。那时候使的鱼膘就是鱼肚儿,买来时都是硬块。先砸碎,泡软,上火熬,然后晾凉,晒干,再砸碎,再熬,鱼膘熬好之后,过箩滤去杂质,方可使用。我学徒那会儿,师傅发给每个人两三块板,板上写上姓名,然后让我们拼严使膘。第二天就砸,如果顺着缝开了,不用说膘没使好,这个学徒脸自然也红了。那时候,我们都用热胶,你拼得再严,胶的火候没掌握好,用的时机不对也不结实。我记得使膘的时候,老师傅先问我们有上茅房的没有,没有,就关门顶住,外边的人不能进,里边的人也不能出。若是冬天,屋里还要生火加温。使膘的工作,什么时候完什么时候下班,使膘工作必须一气呵成。关于质量问题,还有一个故事:我们老厂长陈头那天巡视车间,围着一个刚上完胶的柜子转了半天,觉得有点不周正。就问那个工人说你看你做的这个柜子有什么毛病没有?那位工人也不虚心,说看不出有什么毛病。老厂长脾气大,上去咣地一脚就把柜子踹倒了,当时柜子就散了。老厂长大吼一声:“你给我重做!”这真是推倒了重来。老厂长走了以后,大家伙都埋怨那位工人,说老厂长的眼睛有多毒啊,你做的不周正有点变形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可一说你还不服气,你能糊弄了他?
龙顺成与天安门城楼电视柜
金隅集团宣传策划部负责人:1969年“十一”前夕,在天安门广场要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活动。正当大家都沉浸在国庆的欢乐当中时,突然有一天,龙顺成的领导接到一个电话,让马上到中山公园国庆总指挥部。到了指挥部以后,一个领导说你们龙顺成能不能马上赶制四个电视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每年搞群众游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上天安门城楼,但是那会儿毛主席的岁数已经很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如果站两三个小时,有点受不了。周总理就想让毛主席就出来站一会儿,然后到休息室坐一会儿,再出来站一会儿,这样就不至于太疲劳了。可是毛主席看着这盛大的游行场面肯定是不会走开的。周总理就想,现在已经有电视了,这样就可以对游行场面进行直播 ,毛主席就可以看一会儿现场场面,休息时再看看电视直播的场面,再出来也不至于太疲劳。于是就把电视拉来了,可有了电视得有电视柜呀。当时有关部门就向南方征集了一些方案。但是,周总理看了以后都觉得太奢华、太繁琐,跟天安门城楼古朴、典雅、大气的风格不靠谱。后来工作人员说,北京有个老字号,是百年老店叫“龙顺成”,他们兴许能做出来。周总理一听就说好啊,了解了解情况。这样就找到了龙顺成。龙顺成的领导一听事情的缘由,连夜赶回到厂里,找了老技师就开始设计。老技师熬了一夜,设计出5张图纸。这5张图纸送到周总理办公桌前,周总理看了又看,选了又选,最后在一张命名“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主题风格的设计图纸上画了一个圈。就这样,龙顺成就为天安门城楼、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了黄花梨的电视柜。
当年之所以选用黄花梨木料制作电视柜,就是看中了黄花梨这种材料朴素中暗含着高贵气质,而为了充分表达这种与众不同的高贵,用黄花梨制作的家具也不用再添加什么繁琐的装饰,造型也趋于简炼,就是为了让这种材料得到充分的体现。
古旧家具的修复讲究修旧如旧
龙顺成中式家具厂宣传部部长邸宝忠:创立于1862年的老字号龙顺成,享誉百年,是一个拥有诸多藏品的大家。早年由于清王朝衰落而流落于民间的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们,成为龙顺成木器作坊的大师。恢弘的皇家气派,典雅的文化氛围,科学的家具结构,都是龙顺成的突出特点。龙顺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修复古旧文物家具的工艺技术,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穷其大半生,在硬木家具中延续了人生的价值,使其具有了人类的灵性。而且目前龙顺成工作的匠师们大都是继承了先辈们的衣钵,成了龙顺成第二代、第三代匠师,他们继承了传统的修旧技艺,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作到了创新。
古旧家具的修复讲究修旧如旧,是还其以完整,而不是粉饰与做作。一件旧家具进入修复车间,首先要拆散。只有懂得如何拆散旧家具才能会修理。由于家具年久失修,有的部分已糟朽,合理拆卸才不会破坏家具。所以拆家具往往使普通木匠望而却步。匠师们把拆开的部件放在滚烫的沸水中浸泡,用刷子刷洗 上面的油渍。由于常年使用,家具表面与缝隙处渗进了许多油泥,清洗后的家具就显得干净透亮。把家具部件晒干,选用同一材质修配残缺部件,其中包括配制花板与花活。配花板与花活由雕工来做,往往与木工修理家具同时进行。木工将结构修完之后,把配好的花活按原样进行组装,待胶干透后,交给油工工序。
油工对家具进行打磨,有时用挫草,有时用各种型号的砂纸。表面光滑后,油饰烫蜡。油工把蜡油涂抹在家具表面,热的蜡油会渗透进木纹里,然后把多余的蜡从表面揩掉,这样处理过的家具会有光泽,更加美观。在修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原有家具常年使用过程中留下来的“包浆”,不能轻易破坏,这层包浆往往也是判断家具新旧的佐证。
说起龙顺成的家具,吸引了不少社会名流。他们来此,有的为了淘宝,有的只是参观。淘宝自然是为了收藏。据报道,京城古典家具的藏家都知道王铁成手里有几样宝贝。其中一件满幢雕龙的小叶紫檀的大写字台,王世襄看了,认为这物件至少是清中叶的。当然雕着龙的东西绝非一般官员所用。有人开价二百万,他付之一笑,不卖。王铁成说,真正的行家把收藏不叫收藏而叫玩儿,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看过就是拥有。世上的好玩意儿多了,再有钱也不可能都买回家,所以任何一个玩儿家的脑子都不能有这个“贪”字。收藏的过程,王铁成的确从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王铁成喜欢玩蛐蛐,他手里的澄泥罐儿年头最远的有明代的,他手里还有两个紫檀的鸟笼子,价值上万,这些宝贝,他绝对不会卖。
说起斗蛐蛐,我们龙顺成2005年11月中旬,举行过一次斗蛐蛐大赛。比赛那天,蛐蛐上午10时进场,然后统一喂食喂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蛐蛐吃兴奋剂之类的药品。比赛前,100只蛐蛐经过称重,按重量分为4个级别。据说北京的蛐蛐不是很强壮,他们比赛的蛐蛐大都是从山东买来的,最便宜的几十元一只,最贵的要一千元以上。十几个代表队100多只蛐蛐经过5小时激烈角逐,最后白石桥代表队荣获总冠军,奖品是刻有蛐蛐花纹、价值数万元的一套硬木桌椅。应该说家具在历代文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实用的生活必需品,又是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还有明确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凝聚着人数文明进步的历史足迹。而龙顺成的家具就其制作技术而言,造诣很深,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工精细,榫卯结构和烫蜡工艺。它追求神韵,将各种物象加以提取精炼后,自然地融合于家具的造型设计上,体现出品位高、格调雅、瑰丽华贵等丰富多采的风格,倍受人们的重视和钟爱,成为收藏的最佳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