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在前门全聚德一楼就餐时,会发现东边有一面老全聚德门脸墙,很多人不仅情不自禁发出赞叹,称赞全聚德人有“文物保护”意识,把这面老墙原样搬到屋里,让后人得以领略它的历史风貌。赞叹的同时,也不仅要问它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呢?
“老墙”是当年全聚德开在肉市胡同上的店面墙,全聚德在建店初始时只有三间不起眼的小门脸儿,1901年经过重新修缮,建起了新的店面。店面中间大门和两边窗户上面,砖刻的大字非常醒目,“全聚德”居中,“老炉铺”在左,“鸡鸭店”在右,大门旁边还挂了两块幌子,上写着“包办酒席,内有雅座”和“应时小买,随意便酌”。这个店面一直沿用至20世纪的80年代,今天算来年龄已整整百年。
百年后地全聚德名声已经很响亮了,慕名前来品尝烤鸭的人越来越多。1964年经当时北京市副市长万里考察过后,由市长彭真批准,全聚德在前门大街上盖起了新的二层小楼,以“骑街”的方式与原来肉市街上的小楼连在了一起,前门大街上的新店面与后面肉市街上的“老墙”并存。
尽管营业面积扩大了两倍还多,但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持烤鸭真遗憾”的执著者大有人在。随着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又涌入了众多国外的旅游观光者,前门全聚德店仍旧被挤得难以应付。
扩建肉市街“天下第一楼”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从1987年开始,准备、拆迁、设计、施工,中间克服了动乱、资金缺乏、停工、修改设计的多方困扰,终于在1992年的夏天,一座崭新的二层仿古小楼建成了。在扩建盖楼过程中,被称作“老墙”的那个店面,则当作“围墙”起着保护施工场地的作用。
新楼有了新店面,“老墙”怎么办?
“把它留下来吧,即是个纪念,又不失为老字号的一道独特景观。”
面临拆除的最后一刻还在发挥“围墙”作用的全聚德老铺面,被工人们仔细地将砖头一块一块地拆下,编上号码,然后按照编号顺序,将他们在新楼一层内的东面重新砌起。就这样,“老墙”被“搬”进了屋。
“老墙”进屋后的影响,大大超出了经营者最初的设想。“老墙”已成为顾客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愿意享受坐在“老墙”下吃烤鸭的那种愉悦,“老墙”很自然地成为前门店的象征,吸引了无数宾客前来一睹其容,这其中当然还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