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为非遗“公招”传人叫好

时间:2010-06-03 15:26 京郊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众所周知,非遗后继乏人并非北京独有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巨变的转型期,非遗保护、继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活态”传人问题。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日前宣布,面向社会,尤其是大专院校“公招”雕漆技艺和象牙雕刻两个非遗项目的学徒。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不言而喻,“公招”非遗传人,是因为不少项目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而带徒授艺,必将打破部分非遗传承无人的壁垒,为此,许多人拍手叫好并乐见其成。

众所周知,非遗后继乏人并非北京独有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巨变的转型期,非遗保护、继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活态”传人问题。目前,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共有216个项目,其中7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有些项目因代表性传承人年岁较大、年轻人不愿潜心学习等原因,传承状况令人担忧,也敲响了艺绝警钟。

直面这一现状同时,或许更应欣喜地看到,较之以物为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而言,传承人的可培育性和可大量“复制性”,正是非遗保护的明显优势所在。尽管这个过程所需时日甚多,但“公招”学徒毕竟指出了一条“活态”传承非遗的明路。而就目前看,这条继承之路已经驶上了成功的快车道,距离非遗的繁荣近在咫尺。

除了带徒授艺,非遗保护还需要唤醒群众的文化自觉,走政府保护和民间保护相结合的路子,才不至于人亡艺绝。怀柔敛巧饭、密云九曲黄河阵灯会、门头沟京西太平鼓……这些散落在各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郊文化DNA中的瑰宝,无一例外都蕴藏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映衬出京郊厚重的文化底蕴。各级政府要在国家和北京市奖励政策基础上,也应该有相应政策和保护规章,对年事已高、生活困难的非遗传人,要改善其生活条件,维护其身体状况,让他们“带薪”传承,把更多“绝学”教给更多的年轻人。

同时也要加紧对其技艺的记录、整理和传承工作,编写成民间艺术乡土教材,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掌握这种艺术。这对非遗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