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是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诞生地和传承地,具有灿烂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结合抢救北川羌族文化遗产的经验,对玉树地区展开了全民的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取得了实效。”日前,在“从北川到玉树”——紧急抢救地震灾区文化遗产成果发布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民协等单位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给予肯定。
此次发布会上,隆重展示了《羌学文库》与《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两项地震灾区的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成果,并将成果图书分别捐赠四川北川和青海玉树。据悉,《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系继《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之后中国民协推出的又一个非遗抢救成果,这是京、青两地藏学学者和唐卡艺术研究专家在对青海玉树经过大规模普查和调研后,完整地记录了不同村子的陶器工艺、雕塑工艺、绘画工艺、金银加工技艺、建筑技艺、民俗文化及服饰加工等文化艺术后,首次对藏娘唐卡艺术进行的全面调查和抢救性记录成果。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向云驹介绍,”玉树藏娘卷“收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与唐卡有关的艺诀,还将采录的动态影像资料精心剪辑刻录成光盘,形成了一份完备的”文字、图片与动态影像“三维立体的关于藏娘唐卡艺术的文化档案。 为此,主办单位期望北川、汶川、茂县、理县、藏娘等地区的文化保遗产护工作借此机遇,既能从宏观上考虑保护在本地区文化空间的地域特色,还要从微观上关注各村落特色民间工艺的发展利用及技艺传承模式,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及传承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探索地震灾后文化重建的有效途径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等课题,以期为灾区人民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重建做出贡献。
据了解,四川5·12地震发生后,由中国民协、民进中央、四川省文联组成的专家组多次深入震区实地考察,并在中国文联、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项目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于当年9月快速出版《羌族文化学生读本》,赶在初秋新学期开学之际奉献给四川地震灾区广大中小学生;2009年,在四川5·12地震1周年之际,中国民协又推出了《羌族口头遗产集成》。该《集成》分《神话传说卷》、《民间故事卷》、《史诗长诗卷》、《民间歌谣卷》四大部分,其中大部分作品属首次公开发表,基本代表了羌族民间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羌族人民最具活态性的、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