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绵竹年画产业基地、画舫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事绵竹年画产业的人,从300人左右迅猛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人;年产值从200万元飞跃到2000万元。
是什么力量,让绵竹年画在短时间里实现重生?
地震中年画艺人一个没少
“震前,从事年画产业的艺人、生意人,在整个绵竹市有200多人。地震后,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找人上。”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板年画传承人胡光葵,在绵竹市遵道镇一家农户的新房外墙上,一边画着年画,一边和我们拉起了家常。他说,地震过后几天,自己就到处寻找年画艺人,看有没有人遇难。而最让他担心的是老艺人李大爷。
胡光葵说的李大爷名叫李方福,79岁。震前,他就已经是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绵竹年画北派掌门人。老人家膝下有一儿两女,均会做年画。后来,儿子觉得年画这玩意儿没有多大“出息”,于是外出打工。两个女儿嫁人后,在家务农,也不愿意作画。如何让北派年画的技艺流传下来,成为政府部门头疼的事情。
地震发生后,李方福的电话打不通,急得胡光葵连续数日无法合眼。后来,听说李方福在震后第3天,就被孙子接到湖南暂住,胡光葵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得确认,每一个年画艺人都还活着,都还健康,最重要的是,我必须要联系得上,才放心。”胡光葵说,如果这些年画艺人没有了,绵竹年画也就断代了。
从2001年春节开始,绵竹连续举办了七届“四川绵竹年画节”。2007年2月,《绵竹木版年画特种邮票》首发。震前的绵竹年画,开始逐渐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民营年画经营实体有10多家,常年从业人员200余人。年画产品多达20余类上千个品种,年画系列文化产品年销售额总计近200万元,形成了孝德镇射箭台村和遵道镇棚花村两个各具特色的年画村。
震后,这些正在萌芽的年画产业瞬间被毁。所幸,200多位年画艺人,没有一个在“5 12”地震中遇难。最重要的是,两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板年画传承人、绵竹年画南派传承人陈兴才、北派传承人李方福均安然无恙。“人,全部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