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级非遗《河上龙灯胜会》拿下了这次展演的桂冠,龙灯胜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08人的表演队伍中就活跃着不少年轻人甚至儿童的身影。
记者看到,在铿锵有力的音乐中,32位年轻人各背着一匹竹篾扎制的马登上舞台,一批批骏马随着他们的走动错落起伏。紧接着音乐一转,响起了地方戏剧——莲花落,在“又有龙灯又有会,还有马灯来凑队”的念白中,6名踩着高跷的小朋友手拎着鸡毛猢狲登场,这六只孙猴子仿佛活了般上蹿下跳,讨人喜欢。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面是舞者在舞台上穿梭行走,另一面,4名壮汉抬着重达200斤的“龙头菩萨”,随后紧跟着48节龙身的龙灯队登场。但见龙头颔首,整条龙如弓箭待发。伴随着鼓乐由缓到急,舞龙者的脚步也是越走越快,金光闪闪的板龙在半空上下起伏,与台上的背马、猢狲交相呼应,这神气活现的场面,赢得满堂喝彩。
“每到过年,我特别喜欢看龙灯胜会。”张彬滟年仅13岁,但她踩着35公分高的高跷却丝毫不畏惧,说起这一胜会,她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高跷队,大家都很认真的排练,我喜欢高跷,希望能一直踩下去。”
舞蹈《大陆花灯》的表演班底也很年轻化,他们除了是舞者,另一个身份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职高花灯社团的女学生。
据悉,大陆花灯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这支舞蹈是由男人跳的,载歌载舞,可惜小调基本都失传了。”职高高一物流班的刘晓月是社团成员,她觉得很可惜。
为了让大陆花灯的精髓能够传承下去,这所职高专门成了花灯社团,吸收柔美的女孩子参加其中。这些女孩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赋予了这支舞蹈人文气息。
老底子的非遗,走上舞台,在年轻人的接棒中,继承开去。
老底子非遗艺术化 以舞蹈“活态”展现
记者了解到,这些散落在乡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都出现在当地的节庆活动上,或者博物馆中。
这次以舞蹈这一极具创意的形式“活态”展现,杭州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付诸了极大的努力。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化舞台化,真没那么简单。” 本次展演总导演、杭州市文化馆的朱亚莲说,我们按照广场舞的基本元素,采用大色块、大流动,注重气势,再通过音乐的配合将节目推向高潮,让观众可观、可感、可亲。
朱亚莲告诉记者,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诗经》来自民间,这一台演出让同样来自民间的“老底子”焕发生机。
“这是一场非遗继承发展的大餐,有浓郁的乡土风情、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艺术工作者将传统文化精髓理解的更为深刻、更有风味。”评委代表、中国著名舞蹈理论家、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吴露生对展演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