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人们在街头观赏广东澄海西门社区的“蜈蚣舞”表演 新华社发
深圳特区报汕头3月8日电(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曾干普)今天是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西门居委会片区的传统社日,这个三年办一次的活动对西门人来说,其热闹和隆重的程度超过了春节,户户杀猪宰鹅迎神祈福,家家亲朋满座欢聚一堂。社日的高潮部分是历时一整天的民间文艺大巡游,麒麟舞、醒狮舞、龙虾舞、龙凤舞纷纷登场争奇斗巧,更有独一无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威风亮相增光添彩,让这个传统的社日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蜈蚣”“麒麟”穿街走巷闹社日
蜈蚣出洞、麒麟吐火、醒狮起舞、龙凤呈祥,这是汕头市澄海区西门社区今天文艺巡游中的一个个场面,穿街走巷的文艺表演项目让人目不暇接。绵延上千米的表演队伍,被街巷两边望不到尽头的观众热烈迎送,此起彼伏的礼炮声、锣鼓声、喝彩声,回荡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汇聚成欢乐的海洋。这个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社区民众,以擅长多种动物舞蹈表演而远近闻名,他们在欢娱自己的同时,也展示着这里与众不同、特点鲜明的民俗文化。
在一般人的眼里,蜈蚣是容易让人生厌的毒物,但经过西门人创作演化的“蜈蚣舞”,却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澄海区文化馆馆长詹少光向记者介绍说,将百足毒虫蜈蚣作为动物舞蹈的题材来创作,这在全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它和祭神民俗及地方文化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历代艺人们运用标新立异、超越真实的艺术手法,模仿蜈蚣的神态和习性动作,进行提炼,将一条百足蜈蚣转化成瑞气吉祥、驱邪迎福、威风壮美的精灵动物。蜈蚣舞融音乐、舞蹈、武术、制作工艺于一体,已成为独具民俗文化特征的综艺性娱乐节目,深受社区乡民和旅居海外乡亲喜爱。
独门技艺言传身教有来者
据当地老人介绍,蜈蚣舞的创始人为西门乡晚清时期的民间艺人陈成锦,他对造型艺术很有研究,因看到蜈蚣爬行蠕动之美,而萌发了创造蜈蚣舞的灵感,基于“献瑞”的动机,将其作为舞蹈的创作主体,几经演化之后,成为了一种气势雄浑、刚柔并济、亦庄亦谐的动物舞蹈,一经问世,便为群众所喜爱,逐步成为当地乡社“社日”保留的表演项目。
西门蜈蚣舞诞生后,以其特有的风格在艺坛上独树一帜,名闻遐迩,曾多次应邀在海内外献演。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门蜈蚣舞应香港潮商八邑会馆邀请,赴香港参加庆祝英皇乔治六世加冕盛会献演,香港总督亲自为蜈蚣开灯点目,15天的演出看得民众如痴如醉。2000年,西门蜈蚣舞赴新加坡参加第28届妆艺大游行,轰动海外,成为联结乡情梓谊的文化使者,体现了其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价值。此外,蜈蚣舞还曾获得国家文化部第十届“群星奖”广场舞铜奖,并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